世界著名化学家

罗杰·科恩伯格 Roger Kornberg

  • 概要

罗杰·大卫·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 1947年4月24日 – )美国生物化学家。 斯坦福大学教授。2006年、因「真核生物转录的研究」单独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 经历

1947年4月24日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郡,是阿瑟·科恩伯格(斯坦福大学教授、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的长子。18岁的时候已经发表了与保罗·伯格(198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同编写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研究的相关论文。

196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升学到斯坦福大学Macconnell教授门下进行生物膜酯质的动力学研究。1972年取得博士学位(Ph.D.)后,在剑桥大学的医学研究协会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下继续博士后研究、27岁的时候,提出了染色体是由DNA和组织蛋白构成的假说(核小体模型)。

1976年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Medical School )的助教授后、1978年又回到斯坦福大学,成为构造生物学科的教授。之后1984年到1992年担任该学院院长,现在依然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并兼任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的教授、与此同时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美国文理科学院的院士。

1967 哈佛大学 学士
1972 斯坦福大学 博士
1972 剑桥大学 博士研究员
1976 哈佛大学医学院 助教
1978 斯坦福大学构造生物学科 教授
1984 斯坦福大学构造生物学科 院长

  • 获奖经历

1997 Harvey Prize
2002 ASBMB-Merck Award
2002 Pasarow Award in Cancer Research
2002 Le Grand Prix Charles-Leopold Mayer
2005 Alfred P. Sloan Jr. Prize
2006 诺贝尔化学奖
2006Louisa Gross Horwitz 奖

  • 研究

1974年提出了组成真核细胞染色质的最小结构单元 核小体 (nucleosome)假说[1]。核小体是由DNA双螺旋与网盘状的组织蛋白构成。DNA双螺旋结构包裹着组织蛋白,环绕1.75周为一个核小体。

之后,2001年又通过RNA聚合酶的结晶进行酵母细胞的X射线衍射实验,解明了它的三维构造[2]

768px-Nucleosome_1KX5_colour_coded-300x300

  • 相关论文
[1] Kornberg, R.D. Science 1974, 184, 868. 【 Pubmed

[2] a) Cramer, P.; Bushnell D.A.; Kornberg, R.D. Science 2001, 292, 1863. 【 Pubmed】;b) Gnatt, A.L.; Cramer, P.; Fu, J.; Bushnell, D.A: Kornberg, R.D. Science 2001, 292, 1876.【 Pubmed

  • 评论&其他

  1. 罗杰小时候被问到想要什么做圣诞礼物时,曾回答说想在研究室待一周。
  2. 罗杰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阿瑟·科恩伯格的长子。他的二弟是(Thomas Bill Kornberg)是生物化学家,发现了DNA聚合酶II和III,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三弟(Kenneth Andrew Kornberg)是一名建筑家。

本文版权属于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Sukbok Chang
  2. 世界著名化学家——孙守恒
  3. 铃木 启介 Keisuke Suzuki
  4. 朱利叶斯・雷贝克 Julius Rebek, Jr.
  5. 柴崎正勝 Masakatsu Shibasaki
  6. 世界著名化学家——Ruben Martin
  7. Jeffrey W. Bode
  8. 李灿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
Baidu
map